为什么王勉是脱口秀大会的冠军

警告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1-02-09,文中内容可能已过时。

对于脱口秀大赛第三季冠军这个事儿,反正我喜欢杨笠,净说些大实话的坏女人,让男人尴尬的坏女人。

至于王勉,和众多弹幕说的那样,我也有点不认为那是脱口秀,觉得更有点接近于民谣的样子。但是评委不仅认为这个是脱口秀,而且觉得是一种非常好的脱口秀,要不然也不会给王勉脱口秀大会的冠军。

对于王勉的点评很有意思,徐峥请他演电影,沈腾请他演话剧,大张伟说了啥忘记了。一个脱口秀演员,竟然被跨行业的评委争抢,有点意思。

最后,我不记得谁点评说,如果中国的脱口秀要走向世界,对世界脱口秀有所贡献的话,王勉是最有可能的。

说实话,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是震惊的,王勉的脱口秀竟然厉害到了这个地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能够得到同行的如此高的评价,我不由得深思。

王勉的脱口秀形式,音乐脱口秀,使用了类似民谣的方式来讲脱口秀,所有的文本都是在吉他伴奏下进行,这种形式使用第一次见。

那么,音乐脱口秀和传统的脱口秀相比,有什么不同呢?首先是节奏感,因为有了吉他伴奏,脱口秀的节奏感会相比于单纯的口头语言,更容易控制,并且,音乐本身是具有渲染力的,音乐的旋律的转折,激烈,更容易让听众跟着演员的节奏走,更能体会脱口秀本身的乐趣。

从文本上来说,正如评委说的那样,王勉的文本其实也写的很好,非常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回味无穷,第一遍读起来好笑,第二遍读起来引人深思的那种。这点是他能夺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如果王勉夺冠的原因和我分析的一致的话,我在这里可以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优秀和创新的真正含义。

除了王勉之外,其他所有选手的脱口秀的形式都是一样的,说的好不好,全凭一张嘴。站在这个角度进行竞争的话,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有可能突出,而且从观众的角度说,这种形式的脱口秀本身已经听了很多了,容错性会变低,也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而王勉,创造性地采用了音乐+脱口秀的形式,这是一个全新的形式,就很容易让人产生新鲜感,而且由于只有他一个人采用这种形式,不同形式之间其实是很难比较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所以相对而言,他是独一无二的,竞争力极强。这样,即使他在传统脱口秀领域做的不是特别好,由于他的音乐形式,也会让评委和观众比较具有包容性,也不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纵观整个艺术史,发展和创新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兄弟。而创新又是比发展要更难的一件事情,尤其对于一些我们后发的领域,更需要通过创新来进行跨越式发展。脱口秀领域,音乐脱口秀的形式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在传统形式的基础上,结合了音乐效果,让脱口秀更具有生命力。老一辈的喜剧演员,在看多了传统形式之后,自然就对这个非常敏感了。

至于王勉为什么能够想出这种形式来做。我觉得其实是他的跨行业的背景造就的,他在脱口秀公司搞音乐,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产生跨跨领域的东西,就好像我在影视公司做AI算法一样。

创新的土壤,就是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之间的借鉴和融合,现在这种融合比以往更容易,速度更快,其实也就意味着,竞争会进一步加大。

这里我可以举出很多不同形式融合的例子,例如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屠呦呦,钱永健。都是用了新方法做一件老事情。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

中国人太多,竞争太激烈了,经常“内卷”。你在单一方面再怎么努力,依然会有比你强的多的人在前面,后面也会有无数在追赶着你。这也是现代人焦虑的原因之一,分分钟就被替代了。

而如果我们拥有跨学科跨行业的能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那么,我们就可以避开竞争激烈的赛道,进入一条人烟稀少的赛道。在这里,竞争力要小得多,成功的概率也要大得多。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也是不容易的。要想做到王勉那样的创新,前期的付出一点都不比其他脱口秀演员少,甚至会更多。做行业知识融合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融合出来一个好的结果,由于没有任何先例和可供借鉴的东西,需要自己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一旦失败,就成了彻底的炮灰了,风险也是很大的。

这和许多人生中的选择一样,到底是应该特立独行还是随大流,两者都不容易,后者更稳定,前者更容易成功或者失败。

对于我而言,稳稳当当过一生,这样的一生实在是无趣,来到人间一趟,不能白来。正如《赛博朋克2077》里的那句,你是想做无名小卒还是想扬名立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