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没人能拒绝一个有趣又聪明的人
图片来源:京东网
上个月,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将自己买的《别逗了,费曼先生》这本书免费赠送,但是需要在一个月后写一篇读后感,随即有10多位朋友表示感兴趣,于是我随机抽了一位朋友,并亲手将书交给她。
一个月后,她如期发给我了这篇文章,虽然内容有些长,但就像费曼先生一样,字里行间充满着乐趣,洋溢着喜悦和满足。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米尔格罗姆和罗伯特·威尔逊同时获得,他们是同事也是邻居。美媒曝光了威尔逊半夜去敲米尔格罗姆的房门,告知他获奖消息的一幕。老人可爱的表现萌翻了一众网友,视频一度疯传。
这让我想到另外一个获得了诺贝尔奖却不想领奖的人——费曼。
费曼是朗道标度里得1分的伟大物理学家(牛顿0分,爱因斯坦0.5分),最近很多人都在鼓吹的“费曼学习法”,就是来自这位老铁。
他在学术上的贡献毋庸置疑,并且留下很多技术文章。可是,有关费曼最有名的书,却是一本和他的学术成就没什么关系的自传——《Surely You’re Joking,Mr. Feynman》(中文译名《别逗了,费曼先生》)。
恶作剧
作为一个笑点很低的人,看这本书一直都是“哈哈,哈哈哈”着度过的。几次遭到地铁旁边人的侧目。
“恶作剧”是费曼的一个典型标签。
他把一些简单的题目变形,提问大家,看大家犯蠢答不出的样子;偷室友的门藏起来,谁都找不到;在“曼哈顿计划”期间,和妻子用莫名的语言通信,捉弄不让在信里用密码的军方;还在拉斯维加斯冒充老大的小弟,搅黄冒充老大妻子的女孩和老大的约会。
印象最深的是他有一次在常去的餐厅,把小费放在装满水的杯子里,然后用卡片盖住杯口,把杯子倒过来,他想看看服务员会怎么把硬币拿出来。第二天,换了一个新的服务员招待他,他问经常服务他的那个女孩哪去了,新服务员说那个女孩生费曼的气了,因为为了拿到杯子里的小费,她不得不把水弄得到处都是。费曼告诉新服务员,他们可以在厨房拿一个大碗,慢慢的把装满水的倒扣杯子挪到桌子边上,用碗接住,就不会把水弄得到处都是了。第三天,费曼问新服务员,你昨天拿到小费了么,在厨房里拿碗了么。新服务员回答说,拿碗了,可是倒扣的咖啡杯里并没有水呀。
费曼的恶作剧没有恶搞,不灵光的人会生气,可是会引起聪明的人思考,学到点什么。还有时候的恶作剧,真的是出于好心。
“曼哈顿计划”期间,他们的基地里到处都是机密文件。费曼觉得那里的柜子,安全性远远比不上文件的重要性,可是他的提议并不受重视。于是他就用各种办法把文件“偷”出来,放在同事的桌子上,来表明基地的柜子有多不安全。有住在远处的工人在围墙上开了个洞,费曼发现了就从那个洞进来,从门口出去。一直这样,最后被军方发现,把那个洞堵上了。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总是“帮别人改进工作”。
坦诚又认真
恶作剧是费曼乐观的天性使然,他喜欢快乐,而他快乐的另外两个秘诀就是坦诚和认真。
很少看到有很厉害的人完完全全的袒露自己的想法。而费曼说到自己在高中被认为成天才,是因为他会把别人问的难题花时间解答出来,再有人来问的时候他就可以很快说出答案。如果有5个人得到他的快速回答,他自然就成了别人口中的天才。听完他的话,竟然真的有点觉得他也没那么天才,虽然他做这些难题只有15到20分钟。
在康奈尔大学当老师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没什么研究灵感了,一度觉得对不起学校给的薪水,最后在学校领导的劝慰下,才放宽了心。
有一段时间他在里约大学讲课。要离开的时候,学生们要他发表一个讲话,在得到“想说什么说什么”允诺之后,他在讲话里大谈巴西的教学多么的照本宣科。因为项目是美国政府赞助的。得知费曼的讲话以后,小道消息传出教育部某人的反应:你该明白了,把这么一个幼稚的人派到巴西,有多么危险。傻乎乎的家伙,这里面的问题,他不明白。可费曼说,看到一个大学开了课程列表,把什么都说的天花乱坠,就把这当真事儿的人才幼稚。
他就是这样,对每件事都坦诚,也对每件事都认真。
像他自己说的:我总是这么干,一头扎在什么东西里,看看我能走得多远。
他对生物感兴趣,就去加州理工的实验室做实验。他想去南非,就学葡萄牙语,并且坚决用葡萄牙语交流,讲课。去日本,就说日语。学画画,最后办了画展。
在巴西的时候,他喜欢上了桑巴音乐,加入了一个民间乐队,演奏一种叫frigideira的乐器:一个金属造的玩具平底锅,直径15厘米,用小金属棍儿来敲。开始的时候,他玩的不好,于是就不停练习,沿着海边走,手腕乱转。最后终于被认可了,还参加了游行表演。
有时候真的不知道他的成就是因为认真,还是他的聪明。
这很难判定。毕竟他第一次学术分享会的听众就是爱因斯坦和冯诺依曼这些都他称为“魔鬼头脑”的人。在“曼哈顿计划”还被老玻尔指明探讨问题。
也许认真和聪明本就是相得益彰的。天才的大脑,认真努力的心态,一起成就了费曼。
有情有义
费曼的生活主调是轻松愉快的。可是他也有悲伤的时候。
“曼哈顿”计划期间,他的妻子病重,他用借来的汽车赶往医院。路上,轮胎瘪了3次,他搭便车到医院几个小时以后,妻子去世了。作为科学家的他,甚至想相信妻子床头的电子钟停在妻子去世的时刻,是冥冥中注定。他当时没有特别悲伤的感觉,可是几个月后,他走过一家百货商店的橱窗里,看见里面摆的女士服装,想到妻子可能会喜欢,他不胜悲戚。
在曼哈顿计划中,他们最后成功的研制出了原子弹。
他这样描述他之后的感觉:
我坐在纽约的一家饭店里,比方说,看着窗外的建筑物,开始想,你知道,广岛原子弹的破坏半径有多……第34大街离这多远……所有那些建筑物,全部夷为平地……
这样被道德煎熬的感觉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可是,看到这情景的叙述,我能强烈感觉到费曼内心的纠结。
看了他的生平,再看他不想领诺贝尔奖这件事,觉得稀松平常——这是他干出来的事儿。
他在诺贝尔颁奖礼的演讲上说的一段话,是这本书里最打动我的:
在发现了我所做的事情时的那种欢乐当中,在别人运用我的研究工作这一事实当中……我已经得到了我的奖赏。
我收到了一大堆信,这让我想起了我认识的所有人:那些信,我的来自童年的玩伴儿,当他们读早报的时候,跳了起来,叫着:“我认识他,他就是那个和我们一起玩的小孩儿!”等等;像那样的信,特别鼓舞人心,表达的是我理解为某种爱的东西。为了那个,我感谢他们。
看到这里,我发现了让费曼快乐的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爱。他爱物理,爱自然,爱艺术,还爱人。这些爱从他的心里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带着欢乐。
结语
费曼真的是一个奇人,他的生命,有宽度,更有深度。我拙劣的文笔都形容不出十之一二。
谢谢费曼,让我领略了人生的多彩,就像这本书的封面一样,五颜六色,一眼就抓住了我的心。也谢谢送我书的朋友,把这份快乐带到我的生命里。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欢迎赞赏~
感谢您的支持

微信支付

支付宝